(资料图)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在未辅佐刘备之前,一直在南阳耕读,当时他的学友有徐庶、崔州平和石韬等人。在读书之余闲聊时,诸葛亮对这这三个学友说:"你们做官,可到刺史、郡守这个级别。"刺史和郡守在当时也算高干了,这三个人很高兴,就问诸葛亮能做到哪一级,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自比管仲和乐毅,意思是说自己可以出将入相。那么诸葛亮真能和管仲、乐毅相比吗?

我们先说管仲,管仲的父亲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落,为了谋生,管仲和自己的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尽管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白眼,但生意还是失败了。经商不成,管仲就去当兵,但发现战场太残酷,就临阵脱逃当了逃兵。之后一直为生计奔走,直到25岁时才在公子纠身边当了一个谋士。

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公子纠在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时失败,最终公子小白成了齐国的新国王,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管仲终于有了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管仲也因此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四处漂泊,今天投靠曹操,明天投靠袁绍,甚至还投靠过吕布和刘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后来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先占荆州,后占益州和汉中,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尽管诸葛亮的这一成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和管仲还是没法比。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了春秋首霸,而蜀国却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并且也是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再说乐毅。乐毅之所以被称为战国名将,主要靠他在伐齐时的表现。但老实说,这一仗却不怎么出彩。首先,乐毅率领的是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是典型的以强胜弱。此时齐国的军队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结果适得其反,齐军在济西之战中一触即溃,主力几乎全部覆灭。

济西之战换成五国联军中的任何一国将领来指挥,恐怕都能打赢,因此仅凭这一仗就把乐毅归于名将之列多少有点牵强。之后虽然乐毅单独带领燕国军队攻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但面对的都是没有斗志的齐国二流部队。此时齐国仅剩下了莒和即墨两个城池,但乐毅攻了5年都没能打下,换战国任何一个名将恐怕都用不了5年。白起一生才为秦国攻陷了70多座城池,乐毅一战就攻下了齐国70座城池,然而不论知名度还是在后世的地位,他都和白起、李牧等人没法比,5年都没打下莒和即墨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和乐毅相比,诸葛亮虽然在北伐时没有攻陷魏国多少土地,但他是以弱击强,并且当时魏国主要是以骑兵为主,而蜀国却是以步兵为主,骑兵对步兵本来就有先天优势。但诸葛亮却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把司马懿打得龟缩不出,步兵把骑兵打成这样的,历史上还没有几位名将能够做到。乐毅所取得的成就换成诸葛亮都能办到,但诸葛亮的成就换成乐毅恐怕他就做不到,从这一点来说乐毅和诸葛亮根本就没法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