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权益市场整体维持震荡上行走势,市场风格快速轮动。行业板块来看,第一梯队TMT行业迎来爆发,科技、传媒、通信等各细分领域都有不错表现,“中特估”板块热度持续升温,成为继AI之后的又一市场焦点。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复苏,消费新名词不断火爆出圈,围炉煮茶、徒步露营、烧烤撸串,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居民消费恢复态势向好。

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基金聚焦消费与成长赛道中的优质企业,充分受益经济回暖带来的投资机会,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经济复苏进行时,消费加速回暖


(资料图)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GDP当季同比增长4.5%,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结构上,内需复苏整体温和,居民消费潜力逐渐释放,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居住、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较快。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居民出行意愿强烈,也让市场对线下消费复苏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据文旅部公布的《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显示,"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这份亮丽的成绩单,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

聚焦消费成长,把握布局良机

在经济回暖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基金聚焦消费与成长两大赛道,关注日常消费、科技创新、制造升级三大领域,从中优选出具备成长性、同时估值合理的行业龙头,力争为投资者实现长期稳健增值。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中银鑫新消费成长A近1年收益率10.42%,同类排名前9%(187/2233)。(同类排名为海通证券三级分类,中银鑫新消费成长A属于“混合型-主动混合开放型-强股混合型”基金;业绩、同类排名及评级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数据截止日期:2023.3.31,数据发布日期:2023.4.1)

作为中银鑫新消费成长的“掌舵者“,基金经理黄珺强调行业均衡配置。她擅长挖掘潜力公司,既选公司又选价格,追求投资性价比,在她看来“一切周期皆成长,一切成长皆周期”。

黄珺表示,一季度TMT板块表现亮眼,节奏上先是计算机类的信创与通信板块的运营商率先启动,春节后在海外 ChatGPT 行业发展的催化下,与 AI 相关的行业公司表现较为出色。在策略上,她积极参与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重点配置了医美、食品饮料、交运、传媒、机器人、消费类医药等板块的优质上市公司。

对于当前讨论度较高的TMT,黄珺看好其中的传媒板块,她认为第一波普涨行情之后,TMT内部可能会出现分化。她预计,未来大概率会涌现出一批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上市公司,真正做出和AI相结合的产品。当TMT出现波动和调整时,她也会努力寻找性价比更优的企业进行配置。

作为老牌基金公司,中银基金不断夯实投研基础,持续推进投研体系的建设,屡获业内权威奖项认可。在2023年5月举行的第四届济安五星群星汇评选中,中银基金获得“基金公司单项奖-股票型”奖项。(评奖机构:济安金信,2023年5月)

业绩说明: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A于2021年9月6日成立,黄珺自基金成立起任职,基金成立至2021年12月31日回报/业绩基准回报为:1.52%/0.53%,2022年度-9.47%/-16.56%,2023年一季度7.94%/3.67%。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C于2021年9月6日成立,黄珺自基金成立起任职,基金成立至2021年12月31日回报/业绩基准回报为:1.39%/0.53%,2022年度-9.82%/-16.56%,2023年一季度7.83%/3.67%。

黄珺在管同类基金中银主题策略A于2012年7月25日成立,黄珺上任时间为2019年3月13日,基金近五年回报/业绩基准回报分别为: 2018年度-39.10%/-19.66%,2019年度59.07%/29.43%,2020年度64.33%/22.61%,2021年度32.15%/-3.12%,2022年度-14.69%/-16.86%,2023年一季度8.45%/3.87%。中银主题策略C于2022年3月16日成立,成立至2022年12月31日回报/业绩基准回报为:0.61%/-1.48%,2023年一季度8.34%/3.87%。

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同类指混合型-主动混合开放型-强股混合型,海通证券。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在少数极端市场情况下,基金投资存在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