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王莹

当前人身险行业正处于磨底阶段,未来随着代理人渠道改革压力逐渐缓释、银保等多元渠道业务驱动以及市场对保险储蓄型产品的持续较高需求,2023年有望实现筑底回升。


(资料图)

截至3月16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3年1-2月保费收入悉数出炉。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今年前2月实现总保费收入7576.64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仅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微降,其余四家均呈上升趋势。

具体来看,今年前2月,中国平安(集团)原保费收入1922.56亿元,同比增长4.97%;中国人寿原保费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1.95%;中国人保(集团)原保费收入1667.07亿元,同比增长4.69%;中国太保(集团)原保费收入1064.48亿元,同比增长1.53%;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463.53亿元,同比下降0.07%。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刘欣琦、谢雨晟认为,当前寿险行业仍处在改革调整阶段,预计2023年在居民保险理财需求持续增长、寿险转型成效逐步显现、疫情放开减小线下展业冲击,以及业绩低基数等因素影响下,带来NBV(新业务价值)的边际回暖;财险行业在去年维持高景气度,预计综改后,龙头险企在保费增长及盈利能力等方面“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

寿险保费增速分化

2023年1-2月,上市寿险公司总保费持续承压。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5469.25亿元,同比增长0.6%,并呈现“两升三降”的分化态势。

具体来看,1-2月平安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353.10亿元,同比增长5.06%;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1.95%;人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495.99亿元,同比下降7.09%;太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697.63亿元,同比下降5.58%;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63.53亿元,同比下降0.07%。

从单月表现来看,寿险公司已有明显回暖。今年1月,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4.4%、-2.5%、-15.8%、-5.7%、-1.9%,成绩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受保险代理人持续清虚、全国各地疫情陆续达峰、春节假期缩短代理人展业时间等因素影响。”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2月除太保寿险以外,其余四家公司寿险保费均实现正增长。对此,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许旖珊认为,2月上市险企保费增速主要是随春节基数拉平、业绩冲刺等环比明显改善。

展望全年,寿险短期承压不改负债端复苏大势。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当前人身险行业正处于磨底阶段,未来随着代理人渠道改革压力逐渐缓释、银保等多元渠道业务驱动以及市场对保险储蓄型产品的持续较高需求,2023年有望实现筑底回升。

华泰证券研报也指出,2022年代表着新旧周期的切换时点。随着产能的提升,人身险公司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的降幅将会逐步趋缓并实现正增长,这表明寿险业新一轮周期正在开启,寿险业将进入以代理人产能提升为标志的效率提升周期,大型保险公司有望在2023年重新获得新业务价值增长动能。

财险延续高位增长

相较于仍在求索阶段的寿险业,财险业延续了良好的增长趋势。“老三家”财险公司保费增速均保持正增长,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868.53亿元,同比增长9.76%。

具体来看,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99.74亿元、1001.94亿元、366.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14%、9.19%、18.51%。与此同时,车险保费增速进一步回暖。以人保财险为例,车险保费2月同比增长18.2%至165亿元,非车险保费同比增长29.7%至225亿元。

“随着提振汽车消费政策的连续出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2023年一季度车险保费有望维持增长态势,非车险也有望在政府业务推动下与车险实现双轮驱动。”王一峰指出,因线下活动恢复等因素,2023年赔付率或存一定压力,预计头部险企有望在规模效应下维持综合成本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健康险公司表现不俗。人保健康1-2月实现保费收入169.14亿元,同比增长19.92%;平安健康1-2月实现保费36.37亿元,同比增长15.61%,均保持较高水平。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将会对整个健康风险保障和健康需求带来影响,这对健康险市场而言是一个机遇点。”杨帆表示。

推荐内容